扫码登录 我要学设计网
设计师的职业进阶课堂

微信扫码登录 | 方便安全省心

为什么以前的同学和你的差距越来越大

黑马青年 2021年07月14日 发布 / 604 次阅读

之前刷到一条非常励志的新闻:一个高中寝室的三个闺蜜都考出了七百多分的好成绩,在为她们感到骄傲的同时,我也陷入了反思。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圈子,身边的人都很优秀的时候,你自然不会太差。

 

也让我想起了之前一个伙伴通过努力进了字节跳动实习,带动了整个寝室的都努力起来了。大家依然希望向优秀的人学习,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。一起读书的时候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,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你们之间的差距开始明显。如果你跑在前面自然是好事,就怕落后的是自己。

 

不进则退,工作多年之后反思自己,这些年是进步了还是原地踏步。如果想要缩短与他人的差距,或者拉开自己未来的优势,在职场五年内需要重点对待。


封面.png

 

 

 

五年内你要做好这十件事:

 

一、确定职场路径

二、强化设计基础

三、打造精专技能

四、勤于作品输出

五、培养总结能力

六、加强提案能力

七、叠加行业背书

八、推开学历门槛

九、融入优质圈子

十、积累职场口碑

 

 

 

一、确定职场路径

 

行业里面流传着一句话:“三年入行,五年精专”,职场五年对于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。想要在这个阶段时间内把一个方向做精,需要早一点确定职场路径,杂而不精很难迈上更高的台阶。


1.1.png

 

我们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技能,但是要明确一点,这些多维度的技能都是为了辅助主方向的深入突破。专业化的职场路径上比较忌讳举棋不定,这样就会造成能力平庸,没有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。

 

也有初入职场的同学无法判断哪一个路径适合自己,就会需要时间来验证,这种情况下可以找个有经验的前辈为你分析各路径的天花板在哪里。尽量缩短这个试错的时间,毕竟五年也是一晃而过的。


1.2.png

 

大家进行自我评估,看看你的职场路径是否清晰,及时稳固方向。

 

 

 

二、强化设计基础

 

大家不要一味的追求表面的高度,而忽略基础知识的巩固,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科班出身的设计师上手能力都会更好一些。不要局限于当前工作输出的能力范围,要加强更多关联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验技巧。


2.1.png

 

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、版式技巧、色彩理论、手绘基础、造型透视等都要利用空余时间学习,有些内容短时间可能感受不出作用,但是在未来也许就是你设计瓶颈的突破剂。


2.2.png

 

给自己制定一些阅读计划和学习计划,强化设计基础,只有地基越牢固,职场大楼才能建得越高。

 

 

 

三、打造精专技能

 

虽然我们都在说技多不压身,但是这个作为满足普通的工作需求没问题,想要有自身的差异需要打造精专技能。我们缺少的永远不是普工,而是高技能人才,要在一个垂直方向有自己的“拿手好戏”。

 

想要在一个阶段时间内快速突破,就需要缩短我们的技能范围,重点强化一个方向。最快的方法就是通过输出倒逼输入,在一个精专的方向里面坚持日常输出,不断的进行复盘总结。对关联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,对偏弱的技能反复磨练。


3.png

 

在设计职场中我们虽然讲究“T”型发展,但是主干上的精专才是支撑技能高楼的关键。

 

 

 

四、勤于作品输出

 

技术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点点滴滴的磨练,而对于设计师来说,证明自己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作品。光说不练假把式,道理说得头头是道,作品做得一塌糊涂,肯定是得不到行业认可的。

 

专业能力的增长都是需要自我驱动的,不要仅局限于工作环境中的积累,日常的学习沉淀、作品输出、复盘总结等也是至关重要。要勤于作品输出,反复设计才能找出更多问题,进而不断解决问题,获得经验和技巧。


4.1.png

 

对于 UI 设计师来说,当具备软件基础和设计基础之后,刚开始可以每天练习 1-2 个界面(具备交互关联的组合界面)。只要坚持下去,在视觉层面不难攻破。然后再逐步练习成套作品的输出,锻炼自己对于全案设计的把控,加强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。后期也要培养写作性质的作品输出,加强设计总结能力和方法论的输出能力,让作品输出的形式不局限于视觉层面。


4.2.png

 

 

 

五、培养总结能力

 

设计师的总结能力在初入职场的时候并不能被大家所重视,这个时候执行层面的能力比较重要,这是保障你完成基本需求的关键。随着项目经验的丰富和执行能力的成熟,我们会要求完成难度系数更高的项目,会去对设计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设计方法论。

 

对优秀设计经验和设计技巧的总结,可以让我们掌握设计的轨迹,沉淀于自己的项目中。对于 UI 设计师来说,培养总结能力要从产品体验日记开始,训练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,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。记录过程中的文案描述,从最开始的口语化逐步培养行业术语的运用;从流水账式的记录逐步学会精简,言简意赅的说清楚所见所感。


5.png

 

总结能力的提升可以从教程式文章开始,把自己擅长的某个设计经验梳理出来,这也是查漏补缺的过程。逐步过渡到对行业趋势的总结、设计技巧的总结、项目经验的总结、职场经验的总结等。刚开始不要写太宽泛的总结,以一个单一的点开始总结,以点带面的总结出这类需求设计的方法和技巧,形成可供他人学习的方法论。

 

 

 

六、加强提案能力

 

能够做出好的设计,也要具备好的提案能力,设计需要被赋予诠释才能打动人心。我们不能只是画好图就丢给需求方,这样他们会使用自我主观意识去判断,无法真正意义上了解你的设计想法。

 

提案能力对于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,分为设计思路整理、提案文档制作、演讲能力、临场控制能力、答疑解惑能力等。在项目中能有机会进行提案千万不要推辞,这是锻炼自己的机会。有些设计师由于性格内向会让同事代劳,这其实是在白白浪费机会,跳出舒适区才能更快的成长。


6.png

 

在职场中除了争取机会进行项目提案以外,也可以多参与一些分享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,刻意培养自己。

 

 

 

七、叠加行业背书

 

其实很多初入职场的设计师容易忽略行业背书这个概念,觉得只要有份轻松的工作就好,最好钱多活少离家近。工作几年后才恍然大悟,发现行业背书的重要性。

 

行业背书就相当于推动求职的“催化剂”,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好的机会。组成我们行业背书的因素很多:好的学历背景、大公司的工作经验、知名项目的参与经验、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、专业设计平台的推荐设计师、行业内的影响力等等。还有很多都可以叠加为我们的行业背书,我们要不断去叠加,增加我们求职简历的“含金量”。


7.png

 

 

 

八、推开学历门槛

 

对于设计师来说学历是敲门砖的作用,特别是一些大厂的招聘需求,会对学历有一个门槛限制。不过在日常工作中,你会发现学历并不是绝对的能力体现,专业能力的强弱与学历的高低并没有太大的关系。如果学习能力比较强的,大学基础知识学得比较好的,在职场中的适应能力也许会更好。


8.png

 

虽然专业能力是我们的首要条件,但是我们也不能被学历限制,现在提升学历的方法很多,宜早不宜晚。要早点做好时间规划,把这个问题解决掉,后期才能把精力重点放在专业的精进上面。

 

 

 

九、融入优质圈子

 

在一个行业工作时间久了,就会认识更多的同行设计师,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人脉和圈子。在后期圈子也会决定着自己的未来,比如想要去大的公司,要是有认识的朋友内推一下,效率就会比普通的投递方式要快很多。在一个优质的圈子里面,大家都是优秀的设计师,自然会被带动着互相进步。


9.1.png

 

在自己的第一个职场五年内,要不断的积累属于自己的人脉和融入优质的圈子,认识更多有能力的设计师。从优秀的人那里可以获取更多优质的动态,建立一个印象之后,以后遇到问题也可以请教他人,获得解决思路和方向。


9.2.png

 

通过一些设计公众号的关注、设计平台的交流、线下分享会的接触、进阶特训的学习渠道、社群的加入等可以接触一些设计圈子,筛选自己觉得优质的融入。有时候也要在圈子内解答别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经验,以此来加深大家对你的印象,以后遇到问题抛出来的时候才会有更多人愿意交流,互相帮助!

 

 

 

十、积累职场口碑

 

随着我们工作年限的增加和工作单位的转换,我们会接触很多不同职业的同事,而我们在这些同事眼中的印象决定了未来的资源转换程度。如果大家对你没有印象或者印象不好,遇到设计需求或者机遇,估计也不会想到你,我们在职场中的口碑就显得格外重要。

 

我们在职场中都会被标签化,大家都会在脑海中对你形成标签记忆。比如你是靠谱还是不靠谱、专业还是不专业、好相处还是高傲难相处等等,和你接触的人对你的标签设定越好,以后无论是面对机遇,还是你有求于人的时候,都会因为这个好的印象而愿意帮助你。反之,可能会遗忘你,注定只是别人职场中的一个“过客”。


10.png

 

在职场中要注重职场礼仪,这个和你的专业能力同样重要。不同的环境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,而职场是一个带着约束性的场景,你的态度也是别人对你的态度,都是互相作用的。

 

 

 

总结

 

三年入行,五年精转。对于设计师来说,第一个职场五年至关重要,不仅需要将专业能力提升到高级/资深的阶段,职场经验和人脉的积累也决定了第一个职场五年的变化。是原地踏步还是极速前进,都在五年之后开始发力。

 

五年的积累可以让我们具备专业层面的独当一面,也能让我们具备放手一搏的经验和资源,想要突破瓶颈期就要打好基础,这样才能走得更高,看得更远。

 

希望这些个人的职场反思可以带给大家抛砖引玉的思考,对于刚入行的设计新人有一个计划的指导;对于在职的设计师有一些调整方向的参考。

 

备注:本文配图来源于:unsplash

 

作者:黑马青年(vx: heimaux)

本文由 @黑马青年 原创发布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